近年来,渠县围绕两项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以及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,以红色党建为纲,以便民服务为目,纲举目张,守正创新,加强场地建设,健全运行机制,擦亮便民服务站“忘忧渠县·真情代办”服务品牌,切实改善基层办事服务环境,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更舒心、更顺心、更暖心。
以党建为指引,推进高质量建设。一是思想建设要“树牢”。坚持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为目标和方向,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培训,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,并坚持学思用贯通、知信行统一,把思想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。二是场地建设要“丰富”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,提倡“一室多用”,整合办公设备和服务设施,改“办公柜台”为“服务吧台”,推广开放式、互动式服务,完善功能区域划分,充分利用电子屏幕、工作手册、宣传折页等,改变传统制度上墙模式,营造温馨、舒适、亲民的服务环境,打造集便民服务、组织引领、宣传教育、文体娱乐等“多元一体”的服务平台和服务阵地。三是队伍建设要“过硬”。推行基层党建亲民工作法,以党组织“三会一课”、党员“双报到”等工作为载体,推动党员干部走街串巷、进村入户,用“物理距离”拉近“心理距离”,近距离聆听群众心声、呼声,积极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、忧心事、心里事,打造一支服务群众的一线队伍,促进工作作风大转变、干群关系大融洽、乡风文明大提升。
以需求为导向,强化便利化运行。一是事项承接要“规范”。按照“就近办、就地办、楼下办、马上办”的工作方向和原则,全面梳理民政救助、社会保障、农业林业等涉及居民生产生活的高频服务事项,公布了82项村(社区)代办事项参考目录,组织召开业务培训会,确保各地承接到位、办理到位,并将办理流程和办理结果及时公开公示,严格做到依法、规范、公开、透明。二是平台应用要“深入”。深化“一网通办”前提下的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加快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村(社区)延伸,全面推广“天府通办”APP,全县累计注册50余万人,鼓励有条件的村(社区)先行先为,在滨江社区、西溪社区等地,设置自助服务功能区域,群众可自助查询、办理事项,进一步提升办事便利度。三是功能拓展要“全面”。将水电气等便民事项纳入村社便民服务站的同时,结合政务服务“三化”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工作,推动政务服务进园区、小区、楼宇等,积极探索“政务服务+金融、邮政(快递)、电信、供销”模式,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,推动实现办事不出村(社区)。
以机制为保障,健全科学化管理。一是服务制度要“健全”。严格执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等十项以及村(社区)“九个一”工作制度。结合农村居民春种秋收的实际情况,创新提出镇村“7×24”不打烊便利亲民化服务改革,推行延时错峰服务、推广自助办理、加强电话预约等方式,为企业群众提供不打烊、高质效服务。二是代办方式要“多元”。结合“四敢”“三大”等活动,全面了解收集民众心声诉求,建立老弱病残孕等重点人员名单,通过“代办+帮办”“定点+上门”“预约+延时”“线下+掌上”等多种方式,为群众提供定制式、一站式、保姆式服务。三是后勤保障要“到位”。印发专门文件,对村(社区)服务群众专项工作经费和代办人员补助经费进行明确规定,由乡镇政府纳入统一财政预算,做好设施设备更换和后勤保障。同时,严格执行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制度,建立内部考核激励机制,结合群众对服务过程的评价情况,分层级发放代办补助经费,建立奖优罚劣的良好运行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