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更好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,达州普光经开区紧扣天然气化工产业“高风险”特性,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引领,夯实安全矩阵底座,创新开展“安全护航”行动,由“被动防御”转向“主动赋能”,护航天然气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正达凯、宏浩等链主企业构建“天然气—合成气—乙二醇—PET”全产业链条,资源得到深度转化。
一、定制安全服务清单。一是需求清单动态更新。园区管委会牵头,应急、经信、公安、生态环境等部门共同参与,主动问需于企,定期开展“入企号脉”安全风险诊断服务,把准风险防控堵点难点险点,形成问题需求动态清单,为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防护点明重点。二是服务清单精准供给。围绕企业共性与个性需求,梳理涉企事项123项,涵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、特种设备备案、危化品车辆审核等安全领域26项;梳理产业链事项116项,涉及高含硫天然气开采防护、危化品储运安全管控、硫化氢泄漏应急处置、化工安全技能专项培训等核心产业环节,涵盖医护救援、硫化氢有毒气体泄漏应急演练、化工安全技能培训等特色增值服务30项,为企业提供精准保障服务。三是问题清单闭环整改。常态化开展数据监测、专家体检、联防检查等,排查安全隐患,形成问题清单台账,严格落实“147”模式闭环整改销账,即管委会统筹、红橙黄蓝4色分类预警、7个工作日整改到位,做到问题分类科学、整改有序、高效闭环。
二、集成安全防护矩阵。一是构筑安全防控指挥所。新成立达州普光化工园区服务中心,配备专业干部7名,推行“安全秘书”“企业管家”制,主动提供安全监管巡查、隐患整改跟踪、安全应急预防等“保姆式”服务;落实园区封闭管控,进出特种车辆实行微信小程序预约制,直接获取驾驶员、运输物料、目的地等基本信息,通过GPS定位实时获取车辆轨迹,实现危化品运输全流程管控。二是夯实警务护航主阵地。设立警企服务中心,划分政务服务、数字管控、应急指挥等5大功能区,推动危化品审管、人员审查等“一窗通办”,运行“高地联动”机制,护航危化品运输、特种车辆审核等“畅优”行动50余次;成立联防体,县公安局调度→警企中心统筹→智慧派出所执行,实现“10分钟警务服务圈”;落实“3+N”力量融合,3名警力联动园区安监员、企业内保员、义警志愿者等,开展防暴防毒演练6次、消除危化品安全隐患40起、法治宣传10场、提出安全内保建议50条,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。三是织密智能预警防护网。建立化工园区安全智慧监管平台,设置3台高空瞭望镜、3台热成像双光谱摄像机和3个道路卡口、8个人工通道闸机、11路重点区域视频监控,接入生产工艺环节及有毒可燃气体传感器50余个,实现重大危险源企业风险预警全覆盖;利用哨兵边缘一体机接入重大危险源、重点监管危化品和重点监管工艺的DCS和GDS 50多个实时监测数据,安全隐患精准定位、迅速处置;采用AI技术构建视频智能应用,智能预警脱岗、烟雾、明火、未佩戴劳保用品等安全隐患。自化工园区认定以来,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。
三、构建应急救援体系。一是紧扣安全应急响应锁。建立化工园区“1+2+N”应急预案机制(即1个总体预案、2个专项预案、N个现场方案),涵盖突发性自然灾害、危化品爆炸火灾、有毒气体泄漏等不同事故场景,明确信息报送、响应分级、警戒疏散、工艺处置等标准化流程,确保突发事故反应迅速、处置规范。二是铸牢高效救援协同链。依托园区一级消防站、中石化普光应急救援中心组建专业救援队,依托县人民医院分院、普光镇医院医护设备组建医疗救援队,依托环境质量监测站、环保智慧监管平台组建环境监测队,构建园区“5分钟应急救援圈”;强化救援训练,开展硫化氢泄漏、危化品安全事故等特殊场景应急演练6次,防灭火等普通场景演练20余次,应急队伍拉得出、冲得上、打得赢。三是建强后勤物资保障库。落实应急物资管理制度、应急物资调度机制,优化事故联动响应程序,确保应急物资能高效运转;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、应急物资储备库,配备火场侦察、气体监测无人机以及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等,多点位储备硫化氢中毒特效解毒剂、高压堵漏器、高效吸附材料、重型防护设备、医疗急救包等,构筑安全高效的物资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