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竹县行政审批局为进一步推动“群众事就近办”,以大竹县乌木镇广子村为试点,创新开展“广办村事,以数为径”品牌政务服务,通过“数字+AI”技术核心引擎,推行“一网管村、一码助村、一径兴村”新模式,开辟数字赋能新型乡村基层政务服务新路径,实现乡村事就近能办、就近好办、就近快办,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。
一、实行“一网管村”,织全织好“村情网”
以数据整合为基础、以平台赋能为支撑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构建覆盖全村的“数字村情一张网”。一是数据全量归集,村情动态“一览无余”。广子村依托“云上广子”AI智能中枢系统,整合三维实景地图、物联网感知设备及村民基础数据,构建“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情”五位一体的数字孪生村庄。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人居环境、产业运营、公共安全等数据,形成覆盖187项村务事项的动态管理图谱。2024年至今,系统累计归集村民信息1.2万条、土地流转数据3000亩、产业运营指标500余项,实现村情“一屏可视”、问题“一键预警”。二是功能极简设计,服务群众“一触即达”。开发“广子通”村级政务小程序,将社保查询、医疗报销、宅基地审批等高频事项简化为“三步操作”:选择事项→上传材料→在线签章。推出“苎小梦”虚拟AI助手,嵌入政务服务平台,支持语音交互(含方言)与智能问答,村民通过方言即可完成业务咨询。2024年,村级网办事项覆盖率提升至95%,线上办结率达89%,群众满意度达98%。三是治理协同联动,全民共治“一键参与”。在“广子通”小程序中开设“村民议事厅”模块,通过线上投票、意见征集等功能,推动村务决策透明化。2024年广子村通过线上投票表决“苎梦里”度假庄园建设方案,参与率超90%,村民提出合理化建议27条并被采纳。同时,平台积分系统将垃圾分类、志愿服务等行为转化为“文明积分”,可兑换电商平台优惠券,激发村民自治积极性。
二、实现“一码助村”,绘精绘细“村景图”
以“二维码”为载体,推动服务颗粒化、需求精准化、场景多元化,实现“码上办、码上知、码上享”。一是需求精准画像,服务颗粒化“一码定制”。开发“村民需求码”,通过扫码填报、AI语义分析等技术,动态生成村民个性化需求标签库。例如,针对留守老人推出“健康守护码”,整合慢病管理、紧急呼叫、送药上门等12项服务;针对返乡青年推出“创业扶持码”,提供政策咨询、贷款申请、技能培训等“一站式”支持。2024年,精准匹配服务需求2.3万次,服务转化率达82%。二是事项精细拆解,材料要素“一码集成”。将187项村级政务服务拆解为“最小颗粒化”子项,村民可以迅速了解每一个事项的受理条件、所需材料、办理时间、办理时限。以“宅基地审批”为例,拆分为资格确认、规划审核、施工许可等6个子项,每项对应材料清单、样表及视频指引二维码。村民扫码即可获取“傻瓜式”操作指南,材料填报错误率下降60%。三是场景多元融合,线上线下“一码贯通”。打造“码上广子”生态圈,整合政务、文旅、电商等场景。游客扫码可获取导览地图、非遗体验预约,查看民宿空房状态、预订特色餐饮;村民扫码可参与“云端议事厅”、查看“三务”公开信息;商户扫码可接入“智村精选”平台,实现农产品“买全国、卖全国”;消费者扫码可追溯小龙虾养殖环境、物流信息。2025年“赶村”活动期间,“码上消费”占比达75%,带动村集体增收260万元。
三、实施“一径兴村”,延长延宽“村办径”
以服务半径延伸、服务场景拓宽为方向,构建“县域协同、跨省联动、多元增值”的乡村服务新格局。一是服务半径延伸,村事通办“一站无忧”。组建“镇干部+村干部+乡贤”三级帮办队伍,针对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上门服务。创新“远程视频联办”模式,与县行政审批局“云坐席”连线,完成材料核验与电子签章。联合浙江、重庆等地,签订“跨省通办”协议,将社保转移、营业执照办理等32项高频事项纳入通办范围。通过拓展服务内容,创新服务方式,实现群众事“就近能办、就近好办、就近快办”,2024年累计帮办事项1200余件,群众跑动次数减少90%。二是服务场景拓宽,增值赋能“一链融合”。引入银行、合作社、物流企业等第三方机构,打造“政务+金融+产业”融合服务站。例如,与农商行合作推出“乡村振兴贷”,村民凭信用积分可在线申请低息贷款;与邮政共建“村货驿站”,提供冷链物流、品牌包装等增值服务。2024年,通过增值服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。三是服务生态共建,产旅融合“一体发展”。以“苎梦里”度假庄园为核心,构建“数字+文旅”产业生态,与白茶基地、苎麻产业园等县域产业联动,打造“数字乡村产业联盟”,实现产业链资源精准对接。通过AI算法分析游客偏好,动态调整民宿房型与餐饮菜单;利用VR技术打造“云游广子”体验馆,吸引线上流量反哺线下消费。2025年,全村接待游客8.2万人次,文旅综合收入达1500万元,村民人均增收3200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