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市政管函〔2023〕65号
达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
关于市政协五届第三次会议第442号提案
办理情况(A)的函
彭赐芳委员:
您在市政协五届第三次会议提出的《关于“提升服务能力、优化营商环境,促进经济发展”的建议》(第442号建议)已收悉。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。
一、深化并联审批改革,完善政务服务机制。一是全力推进项目效率革命。细化出台《发挥项目审批集成效应优化集成服务的政务服务八条措施》,开展项目审批审查事项效率清单落实情况清理,组织审批部门主动服务、靠前指导,协调解决卡点堵点难点问题。二是扎实推行“一站式服务”。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,将项目审批审查事项、水电气通信报装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,实行“一窗进出”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站式服务”。今年以来,市本级并联审批综窗通过省工改系统受理项目100个,主线办件340件,办理涉企关联事项400余件。三是扎实推进省级示范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,促进园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。制定达州市省级示范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方案。将开江县稻鱼现代农业园区、达川区百节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、宣汉县经济开发区园区、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纳入2023年省级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。各园区对照实际,通过直接授权模式、窗口人员互派模式、帮办代办模式、跨区域跨层级合署办公模式、集成服务模式等实现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引领,深入推动企业、项目、群众生产生活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“园区办”,持续释放政务服务潜能,助力园区经济发展。四是开展综合窗口改革攻坚行动,提升服务效能。制定综窗改革攻坚行动方案,印发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“应进必进”清单、负面清单和无差别综合窗口、分领域综合窗口受理事项清单,进一步明确窗口类别和岗位职责,构建工作机制。通过优化服务布局,最大程度整合、线下线上联动,明确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和特色服务综合窗口。保留医保、社保、税务等分领域综合窗口,变“多头办” 为“ 一窗办”,有效化解窗口忙闲不均、企业群众办事来回跑等阻碍政务服务发展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五是严格落实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管理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,目前已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同平台办理,并强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“好差评”工作机制,通过线下张贴二维码、导引人员辅导;线上门户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LED显示屏等方式,引导企业群众自主自愿参与评价。2023年以来,全市累计“好差评”办件数90余万件,好评满意率99.99%,差评按期整改率100%。
二、用好行政权力,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。一是严格行政执法监管。在安全生产、生态环境、交通运输、城市管理等重点行业和领域,推行重点抽查和全面排查相结合,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,确保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。对有投诉举报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或专项监督检查,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并存在严重风险隐患的进行过筛式排查。二是严格落实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自由裁量权基准。通过案卷评查,检查部门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合理性。在全市推行包容审慎监管,编制包容审慎监管执法“四张清单”(不予处罚事项清单、从轻处罚事项清单、减轻处罚事项清单、从重处罚事项清单),建立健全动态更新、监督检查等机制。目前,各部门共编制公示不予处罚事项293项,从轻处罚事项243项,减轻处罚事项137项,从重处罚事项167项。三是强化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。对涉企行政复议案件,除重大疑难案件外,一律实行“快审快结”,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,尽量缩短办案期限。设置民营企业行政复议快速通道,对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复议案件采取简事快办举措,将法定审理时限由60日缩减至30日内办结。四是优化服务方式,持续开展“减证便民”行动。对我市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再次组织全面清理,地方政府规章、行政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,取消市发展改革委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共3项证明事项。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,以市政府办名义公布《达州市市本级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首批目录》,涉及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司法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公安局等部门20项审批事项。五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。发挥市人民调解行业协会作用,围绕优化营商环境,在企业园区、大型市场建立人民调解组织,指导新建好一新复兴农贸批发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8个,指导打造“枫桥式”商会1个。有针对性地开展涉企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,全面掌握涉企矛盾纠纷动态,并建立涉企纠纷调解员名册,鼓励律师担任调解员,积极为化解涉企纠纷提供法律服务。
三、深化简政放权,打造宽松便捷的准入准营环境。一是破除禁制畅准入。推行“一址多照”“一照多址”,切实解决500余户小微企业和新业态企业无经营场所办照难题。开展市场主体(经营场所)禁设专项清理,对31处禁设场所通过直接取消、到期取消、保留执行、予以规范进行分类处理。二是放权瘦身激活力。全面推进“证照分离”改革全覆盖,全市直接取消审批66项,审批改备案16项,实行告知承诺36项,优化审批服务404项,办理时限压减超66%,精简材料约20%,审批环节压缩超10%。全面推进企业“照后减证”,准入准营全面瘦身提速,准营成本大幅降低。三是跨区通办促发展。全面推进川渝通办事项线上“全网通办”、线下“异地可办”,将与群众生活、企业生产密切相关、有异地办事需求的事项作为高频事项,梳理形成涵盖公安、自然规划资源、交通、生态环境、市场监管、税务、文化旅游、住房公积金等16个行业184项万达开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,实现五地群众“就近办理、一次办成”。
四、创新监管模式,营造宽松优渥的市场监管环境。一是执法服务重预防。创新执法理念,“事前”重“风险防控”,建立市场主体违法预警、警示约谈、学法减责机制,推进行政执法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,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违法风险。二是信用监管突精准。推行部门联合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信用监管,建立“联合检查、随机抽查、靶向监管”机制,对高风险企业监管“无处不在”,对低风险企业监管“无事不扰”,力求监管精准高效无感。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全市26个具有市场监管职能的相关部门梳理形成部门联合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抽查事项清单,涵盖38个领域57个监管事项,将90%的监管资源用于高风险企业,在提高监管精准度的同时又减轻对企业的干扰。三是行政处罚显包容。市市场监管局率先推出《关于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监管实行容错纠错的指导意见(试行)》,全面梳理市场监管领域首次轻微违法不予处罚、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强制、减轻处罚、从轻处罚“四张清单”,传递柔性执法温度,最大限度给予商事主体宽松发展空间。
五、探索集成服务,创造开放创新的市场发展环境。一是探索打造达州“万市兴”综合服务平台。聚焦达州“3+3+N”现代产业集群、重点特色优势产业、科技创新型企业,统筹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服务事项,集成“打包”并前置于“万市兴”实体大厅,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平台。二是探索打造“达州名品云展馆”。以数字化服务推动我市民营企业健康发展。以微创新改革为切入点,积极打造了“达州名品云展馆”,以直播方式宣传达州名优特产,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传播,使达州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。三是创新开展质量基础服务工作。2022年度将“现代服务业类”和“公共服务类”列入重点申报范围。指导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申报《达州市中医体质辨识管理服务规范》《达州市延续护理服务服务规范》2项地方标准立项计划。达州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已制定发布《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规范》《民营企业诉求维权服务平台服务规范》等20项内控标准,为民营经济服务中心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指导民营企业引用国家标准3项、省级地方标准3项,编制内控标准20项。成功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达州受理窗口、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达州分中心。
最后,再次感谢您对达州市政务服务工作的支持!
达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
2023年7月27日